这个“砀”念什么?
1、砀:拼音dàng,注音 ㄉㄤˋ,它是一种带有花纹的石头,常被冲荡而出,如“奇舟之鱼,~而失水,则蚊能苦之”,砀也用来形容振荡,如“回猋肆其~骇兮”,砀还有广大之意,如“玄玄至~而运照”。
2、砀字,读作dàng,其拼音注音为ㄉㄤˋ,这个汉字起源于古老的部首“石”,由石部和三画的“日”部构成,共有八画,在汉语中,砀具有丰富的含义,它可以指代有花纹的石头,如文石,这种石材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建筑,如芒砀山的命名便源于此,山名现位于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。
3、砀的正确读音是dàng,砀山,地名,通常与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紧密相关,在一些地方志中,会解释到“砀”的读音及其与地理有关的具体含义。“砀”这个字在诗歌或历史文献中也会偶尔出现,有时也用来表达一种独特的寓意或象征意义,至于其具体的使用语境和含义,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解读。
4、砀字的拼音为dàng,属于石部首,它拥有丰富的含义,根据不同的语境,其具体意义有所差异,砀可以指代一种具有花纹的石头,在古代文言文中,砀一词还被用来形容被冲荡而出的情形,如“奇舟之鱼,砀而失水,则蚊能苦之”,砀也用来形容一种振荡的情形,回猋肆其砀骇兮”。
芒砀山的故事
芒砀山,虽不以美景著称,但在神州大地上,它却有着独特的地位,芒砀山的名声,源于一个与大汉王朝国运息息相关的历史故事,这个故事便是“高帝斩蛇”,据《史记》记载,高祖刘邦曾以亭长身份带领刑徒工匠去骊山为秦始皇筑墓,途中途经芒砀山,因遇雨失期,人已跑了多半。
芒砀山,作为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的典型代表,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名山,历史悠久,民间故事众多,石婆婆的传说便是其中其中一个,相传,在山城集的南头宋街北边,有一尊石头雕刻的老太婆坐像,高达3尺。
刘邦在芒砀山泽斩蛇起义,这标志着他举起反抗暴秦的义旗,公元前211年,刘邦以亭长之职带领刑徒工匠去骊山为秦始皇筑墓,公元前210年途经芒砀山,因遇雨失期,人已跑了多半。
安徽什么山县怎么念
1、歙县,读音为“shè xiàn”,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,新安江上游,歙县历史悠久,曾辖今黄山市、绩溪县、江西婺源县以及浙江淳安县(均为隋朝以前地域),宋代徽宗宣和三年(1121年),歙州被改为徽州。
2、shè shān 声母:sh、sh;韵母:e、an;声调:四声、一声,歙(she,四声),即徽州,位于安徽省南部、新安江上游,所辖地域为今黄山市、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以及今浙江淳安县(隋朝以前)。
3、砀山县,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,古称下邑,位于安徽省最北端,地处皖、苏、鲁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,东南连本省萧县,由南到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、夏邑县、虞城县毗邻;西北部与山东省单县相连,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接壤,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。
砀山梨怎么念?
正确的读法是:[dàng] [shān] [lí],砀山酥梨原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,是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,该品种有4个品系,即白皮酥、青皮酥、金盖酥、伏酥,以金盖酥质量最佳,砀山酥梨果实近圆柱形,顶部平截稍宽,平均单果重250克,大者可达1000克以上,果皮为绿 ,贮后为 ,果点小而密。
砀山,县名,在安徽省,产砀山梨。
砀(砀)dàngㄉㄤˋ◎ 有花纹的石头。◎ 被冲荡而出:“奇舟之鱼,~而失水,则蚊能苦之”。◎ 振荡:“回猋肆其~骇兮”。◎ 广大:“玄玄至~而运照”。
砀山酥梨(砀山梨,DangShan Pear),砀山县一个水果特产名字,全国闻名遐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