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晚婚晚育的年龄如何影响我国生育率?

晚婚晚育的年龄怎样影响我国生育率? 晚婚晚育已成普遍现象 你知道吗?我国女性的初婚年龄在过去10年里推迟了整整…

晚婚晚育的年龄怎样影响我国生育率?

晚婚晚育已成普遍现象

你知道吗?我国女性的初婚年龄在过去10年里推迟了整整2.7岁!从2006年的23.6岁上升到2016年的26.3岁,这个变化可不是小数目。随着社会进步,”晚婚晚育的年龄”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。数据显示,20-29岁女性的已婚比例从2006年的66.8%降至2016年的55.2%,下降了超过10个百分点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主要缘故包括教育年限延长、城镇化加速、婚姻成本增加等。特别是2011年后,女性婚育年龄推迟的动向明显加快,这对我国的生育率产生了直接影响。晚婚不仅推迟了初育年龄,还减少了生育二孩或多孩的可能性。

晚婚怎样影响生育水平?

研究发现,晚婚晚育的年龄推迟直接减少了生育的妇女人数。20-27岁年龄段女性已婚比例下降对总和生育率拉低幅度最大。有趣的是,我国婚姻与生育的联系仍然特别紧密——结婚5年及以上没有孩子的夫妇占比仅为1%左右,结婚3-5年没有孩子的比例为6%左右。这说明大多数人婚后还是会选择生育,难题在于结婚时刻越来越晚。

人口专家指出,晚婚会从两方面影响生育率:一是时刻精力不够导致不愿多生;二是影响人口代际传承频率。想象一下,20岁生孩子和40岁生孩子,对人口总量的影响能一样吗?数据显示,2013年以来20-27岁各年龄已婚比例使生育率下降的幅度在0.005至0.026之间,这个拉低影响相当明显。

为什么晚婚现象越来越普遍?

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晚婚晚育的年龄不断推迟?开门见山说,教育年限延长是最直接的缘故。大学扩招后,研究生毕业再职业几年,结婚时刻天然就推迟到30岁左右了。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,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9.08年进步到2020年的9.91年。

接下来要讲,城镇化加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。大城市生活压力大,年轻人不得不先奋斗再考虑婚姻。再者,婚姻成本增加让很多人望而却步——彩礼、婚房、婚车哪样不需要钱?顺带提一嘴,离婚率上升和年轻人觉悟变化也是重要影响。

未来动向与思索

专家预测,女性结婚年龄延迟的动向还会延续。面对晚婚晚育的年龄不断推迟的现实,我们需要思索:怎样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,缓解由此带来的生育率下降难题?

或许,降低年轻人的生活压力、提供更好的婚育支持政策是关键。毕竟,婚姻和生育不仅是个人选择,也关系到民族的人口结构和进步。晚婚晚育已成大势所趋,怎样在这一动向下保持合理生育水平,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。

版权声明
返回顶部